柳传志也好,王瑛也好,……谁不是在吃"政治饭"?真正的区别不是"在商言商"还是"谈论政治",而在于你愿意成为哪一种类型的政治家?但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取舍,需要巨大勇气。
随着俄罗斯加入WTO,开放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俄将根据WTO的协议和规则开放国内商品、服务和投资市场。就业法还规定,如个别联邦主体劳动力市场问题严重,联邦政府可从联邦预算中划拨资金予以缓解。
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增加内需将促进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创造新的质量更高的就业岗位。俄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到底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都感到困惑。2012年,俄罗斯超过3.4万名大学应届毕业生求助于劳动就业办公室,其中只有1/3在后来找到了工作。俄政府采取措施,针对劳动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在危机最严重时,2009年俄教育科学部从联邦预算中拨款 19亿卢布,用于 21.6万人的重新培训和进修。
俄罗斯人的就业观念和相关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尚不适应。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就业计划,包括由该部开设网站及时搜集并发布就业信息。简单地讲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全球资本对全球资源的横扫与掠夺,特别是对全球廉价劳动力的剥削,但由此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但是,问题是美国与西方国家市场化程度比中国大得多,他们经济为何衰退了呢?还有俄罗斯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私有化转型为何陷入困境?显然,经济增长自然离不开经济体制,但是经济体制不是唯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中国经济奇迹就是因为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加入WTO后的10年是中国经济黄金10年,但是也是中国改革停滞的10年,显然中国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并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增长更与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有关,与成本和利润有关。他们的经济模式基本上是加工制造,以出口为导向,基础在于成本优势特别是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而一旦这一优势逐步失去,经济增长也就随着产业的转移趋于减速与停滞。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货币工资收入上的差异已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哪里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家就会到哪里投资,现代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实现,那么资本投资将永远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因为那样才能达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目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全球资本的选择,而全球资本的选择则主要取决于以上这些因素,取决于资本在这一地区和国家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
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每一阶梯的快速发展大约持续10年,然后再转入另一个阶梯,直至全球生产要素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以及全球资本投资利润最后趋于均衡。
虽然N-11是一组非常不同的国家,但有三个主题将其联系在一起:它们均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它们的经济均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得以转型,它们均具有强大且持续增长的国内市场。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的输入,使金砖国家成为全球投资中心,加工制造中心,贸易出口和财富积累中心,潜在消费市场中心,成为全球经济引擎和最有活力的区域,其中特别是中国,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它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资本与技术输出,使发达国家某些拥有资本与技术的少数人更富,而普通民众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贫富差距由此迅速扩大。美国和西方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源点,他们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它们掌控核心技术,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同时也是当今世界治理体系的制定者和主导者。
资本向国外流动,产业向国外转移,意味着本国投资减少,一般产业增长停滞。正是世界不同地区存在比较优势的阶差,所以导致全球资本与产业不断从高工资发达国家向低工资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形成全球经济增长呈阶梯状或者雁阵模式依次发展,以及依次在发展与繁荣后陷入迷失与衰退。中国与金砖国家之后是什么?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发展受惠于经济全球化,但同时也受制于经济全球化,目前随着成本的提升,人口红利的耗尽,同样面临产业转移与外包的问题,接下来进入快速发展的将是新钻11国(Next Eleven,简称N-11),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和越南,他们正在受惠于产业转移的第三波浪潮。他们更富的来源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主要是劳力成本差异。
中国与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和崛起主要是受惠于产业转移与外包的第二波浪潮,全球资本和技术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导致了金砖国家的快速增长,没有经济全球化,也就没有金砖国家的崛起,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支持和推动者。从优势看,各方自然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庞大,劳动力资源充足。
经济活动主要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市场规则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为了满足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的需求,我们必须干什么,同时利润也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哪里研发,哪里生产,哪里销售,从而使收益大于成本,显然全球资本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国家与任何一个地区。日本与亚洲四小龙为何陷入迷失?日本与亚洲四小龙,还包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台湾与香港,他们的崛起与快速发展主要受惠于产业转移与外包的第一波浪潮,在20世纪60年代初腾飞起来,经历了70年代与80年代的繁荣,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他们开始走下坡路,其中特别是日本陷入长达20年的经济迷失,一蹶不振,原因也是在于产业的转移与外包。
进入专题: 经济体制 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要实现产业增长,必须依凭创新优势,发展新技术产业,因为这种产业不但可以承受国内的高劳力成本,还可取得高利润。美国占领华尔街的民众运动,反映了这种矛盾。新钻11国普遍拥有劳动力资源和能源较为丰富的特点,据预计到2050年,新钻11国的GDP总值将比2005年猛增11倍,达到相当于一个美国或四个日本的规模。而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关键原因也在于成本的提升,利润的下降,导致产业的回流与转移。中国与金砖国家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与金砖国家,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追求更富,投入在国外,不受本国市场与民主机制力量的约束,因而不能惠及本国人民,甚至带来产业发展停滞和下降,导致失业增加,扩大贫困群体。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
预计到2015年,金砖国家中的核心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将达到22%,四国GDP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国和印度发展最快,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大的赢家是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他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所以也是最大的得益者。
但是它们的实力正在衰退,原因不在于他们市场经济的退化,而是在于产业的转移与外包,那么,产业转移对于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呢?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一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取消地方政府GDP、投资等考核指标,以利于全国政令统一、市场统一,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各地市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
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用低价供应用地、税收返还、压低水电价格等优惠措施,推动企业在本地区盲目扩大产能。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局限性日益显现。而为了招商引资,地方政府有时会放宽对环境的保护。但现在它们的竞争角色极大扭曲了市场配置机制,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环境成本。
比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是依靠一个更全面、更精致、更强制的政府行政干预,还是构建更广泛、更灵活、更和谐的社会协调机制?答案是明摆着的。现阶段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很多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充当市场中重要的竞争主体,搞得有的地方县长像个公司经理。
另外,地方政府为了满足投资冲动普遍采用非常规的融资渠道,带来了债务隐忧。不可否认,地方政府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其竞争角色极大扭曲了市场配置机制,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环境成本政府与市场的定位是老问题了。尽快把各级政府间的财税关系、责权划分等基本制度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限制中央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杜绝跑部钱进的弊端,同时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二是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财权,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能,落实与之相匹配的财力。实际上政府越位、错位、缺位这3个问题在地方政府层面表现得更加突出。
在计划经济下,我们把企业办得像政府,现在是把地方政府办得像企业。现阶段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在计划经济下,我们把企业办得像政府,现在是把地方政府办得像企业。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专题: 县长一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取消地方政府GDP、投资等考核指标,以利于全国政令统一、市场统一,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各地市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
现阶段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倾向十分严重,很多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充当市场中重要的竞争主体,搞得有的地方县长像个公司经理。其竞争角色极大扭曲了市场配置机制,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环境成本政府与市场的定位是老问题了。